早期的廣東唱片市場,只得十來二十位歌手,在台上一字排開,最多兩行便夠企。那時,很容易identify成績突出的歌手,同一人拿多於一首金歌的場面,時有發生。再加上,傳媒機構不多,大眾集中注意TVB。
時代變了;現在歌手多,傳媒也多,除了四大樂壇頒獎禮,年中還有Road Show,Yahoo,壹傳媒等不同媒體,大大少少觸及歌手的頒獎禮,傳媒機構要noise來爭版面,可以理解。明白這點後,「楊千嬅欏最受歡迎女歌手」已不是做馬與否的問題。
任何人也可有自己心目中的「最受歡迎」 。作為一個個體,「最受歡迎」很簡單,一句「我鐘意吖」便完事,非常主觀。但一個機構,集體付責,必須一些客觀標準來衡量。「最受歡迎」不是「最高銷量」,不能量化;所以客觀評分外,還得主觀意願。
可惜是傳媒機構的主觀意願十分短視,他們沒有充分利用自己的平台或影響力,來左右樂壇的長遠發展,或以一個領導者帶領受眾; 這麼多年,他們集中眼前利益,作自身決定的藍本。例如:和某唱片公司建立良好關係,藉歌手的號召力,吸引客戶付錢賣廣告。其實,這做法無可厚非,但問題是傳媒從中的得益,沒有充餘的資源撥為製作費。當其他平台同時加入競爭行列,各自找客,在百家爭明的情況下,價錢越出越低,久而久之,歌手的演出變得平淡、乏味,簡接淡化歌手的光采。
或許我對商業二台有偏好,但以一個客觀的樂迷,這麼多年來,903相對地有落力推動香港的樂壇發展。遠的不說,近年的張敬軒、謝安琪、何韻詩皆和903合作無間,而他們亦慢慢成為一線歌手。想想以下這些對比:
拉闊音樂 vs. 唱好音樂
加州紅狂熱份子 vs. 997大 Fan Club
Manhanttan ID 信用卡 vs. 恆生勁爆Music World
電台和唱片公司的關係唇齒相依,為公為私,讓電台人參與歌曲製作,有助提升播方率。所以,黃偉文、林夕、林若寧(Riley Poon,即903的舵手)、夏至(903的Mini)或90年代的周禮茂(當時903的創作總監)皆被重用。我們應該要問的是為什麼同是電台,唱片公司不器重新城或港台的DJ、高層,答案顯然而見。再說,每年的叱咤,無論歌手或觀眾,均全程投入。叱咤是「食白果」歌手最高出席率的頒獎禮,這反映了從業員對它的尊敬。
(待續)
2 comments:
係既...始終,香港係有娛樂圈,冇樂壇...
古月狐
In response to 古月狐's saying,
cantonese music industry is too small. Once you are able to more and more monopoly power in music industry, then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monopoly power, you need to do more things that are similiar to or related to music, such as commercials, movie, etc. derivates or byproducts of music.
if you just rely on the revenue from music, i think you wouldnt last long.
To Rainsun,
have you even write lyrics and they got published?
Post a Comment